“以前每月都得惦记着抄表员上门的时间,现在好了,电表数据自动上传,手机上随时能看用电量,缴费也不用跑营业厅了!”家住巴音村的王阿姨打开手机里的“蒙电E家”APP,看着清晰的用电明细,忍不住为电力抄表的新变化点赞。这背后,正是电力远程采集系统带来的便捷如今,“人跑表”的传统模式已悄然退场,“数据自动采集”的智能时代正全面开启。
电力抄表是供电服务的“基础课”,更是连接供电企业与用户的重要纽带。过去,抄表员们背着抄表本走街串巷,爬楼梯、绕小区是常态,遇到用户不在家、表计位置隐蔽等情况,还得多次折返;人工记录数据也难免出现笔误,后续核算、催费都得“多费一道手”。而远程采集系统的应用,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:通过在电表中植入智能采集模块,数据能实时通过电力专用网络传输到系统平台,抄表精度精确到分钟,数据误差几乎为零。
对供电企业而言,远程采集不仅“解放了人力”,更让供电服务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预判”。过去,用户遇到电表故障、电量异常,往往要等抄表时才发现;现在,系统能自动监测电表运行状态,一旦出现数据波动、线路异常,后台会立刻发出预警,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上门排查。去年夏季用电高峰,新丰村高先生用户家用电量突然激增,系统监测到异常后,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千里山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主动联系用户,发现是用户最近使用了大功率电机这样的“主动服务”,如今已成为供电服务的常态。
对用户来说,“数据透明”带来的是更清晰的用电体验。打开手机APP,不仅能查实时用电量、历史账单,系统还会根据用电习惯生成“节能建议”:比如“夜间用电占比高,可办理峰谷电价”“电器待机功耗较大,建议不用时断电”不少用户跟着建议调整用电方式,每月电费少了十几甚至几十元。“以前总纳闷电费咋这么多,现在一看数据就明白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市民张先生的话,道出了不少用户的感受。
从踩着单车跑街巷的抄表员,到指尖轻点就能看数据的智能平台,远程采集的背后,是电力服务的“数字化跃迁”。如今,千钢供电所地区的远程抄表覆盖率已达99%以上,从城市小区到乡村农户,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了“数据自动采集”带来的便利。这看不见的“数据流”,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用电生活,也让供电服务更贴心、更智能。(王雨春)